安阳灵泉寺玄林禅师塔、灵裕禅师塔
一、玄林禅师塔(唐天宝六年-747年)
注: 图片摄于上世纪初叶;本篇日志为塔博中首发者,资料收集工作仍在继续
玄林禅师塔,原位于河南安阳西南30公里的善应镇宝山灵泉寺塔林内,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现已无存。毁于何时,待考。现有上世纪日本人所拍摄的图片一幅。其塔有碑,现保存于(),有拓片可观。唐玄林禅师神道碑由唐代擅长写碑的高手监察御史陆长源撰写,被古建专家祁英涛教授鉴定为全国罕见的石刻精品。
二、隋灵裕禅师塔(宋复建)

灵裕禅师塔,亦原存于灵泉寺塔林,为隋代高僧灵裕禅师之舍利塔。上图可见当时塔还保存完好。现已无存。此塔的形制对灵泉寺塔林的古塔有重要影响。待考。
关于玄林禅师
据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所立《唐故灵泉寺玄林禅师神道碑并序》载,玄林“尧城今属安阳县人也俗姓路氏”,先祖号为“捕虏将军”。出家前玄林大师就早已武功不凡技无敌手。碑载“至如枝拒蹶张步骑弹射人则旷劫艺皆绝伦”。这是历史上对寺院僧人少有的武功记载。玄林弟子刻立此碑颂扬先师武艺娴熟,技击高强,勇力出众,对于开弓步射、骑马射箭等更是出神入化、技高一筹。该碑对玄林大师的武功和生平有许多誉美之词。此碑为唐代“监察御史陆长源撰”在河南嵩山一带也有不少陆长源撰写的碑记文章。
玄林作为一代高僧,灵泉寺又被称为“河朔第一古刹”。人和寺在当时都有极大影响。玄林剃度为僧后,于灵泉寺“声振两河被教千里”。玄林“禅师自居此寺凡六十年,“天宝五载十二月十日……不疾而化春秋九十余”。玄林是继曾为灵泉寺即石窟大寺寺主的著名武僧稠禅师之后的又一邺下高僧。“腾声洛下独步邺中齐达睿之大名继稠融之遐躅”。稠就是指武功高深的稠禅师,融就是隋代灵泉寺的大融法师,现宝山灵泉寺塔林仍遗存有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故大融法师枝提塔记”和“大融法师佛龛雕像”。灵泉寺有“三千门徒”,玄林有“四百弟子”,“万古云门寺、灵泉寺飞塔岿然,指云门寺稠禅师塔和灵泉寺玄林塔”。可谓声名卓著独盛当时。
灵泉寺

灵泉寺位于河南安阳西南30公里的善应镇宝山之麓,这里八山环抱,泉眼汩汩,景色宜人。古寺、石窟掩藏于群山之间,自然和人文相映成趣,是一处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和华严宗、地论宗、法相宗、禅宗有着密切的联系。
灵泉寺原名宝山寺,创建于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距今1400 余年,素有“河溯第一古刹”之称。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文帝杨坚诏该寺高僧灵裕法师至长安封为国统(全国僧尼的最高僧官),并取灵裕之“灵”字和八山之泉之“泉”字,把宝山寺易名为“灵泉禅寺”。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玉皇殿、观音阁、大雄宝殿、千手千眼佛殿等五重院落。两侧有关帝殿、厢房、布局严谨,规模宏伟。寺中有唐代双石塔、明碑、明清三拱石桥等精美文物。
河南安阳灵泉寺玄林禅师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