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安东老王

本博内容转到《安东老王的图书馆》(百度一下实名即可)

 
 
 

日志

 
 

江苏如东文峰塔(清已毁·两座)  

2015-03-29 09:52:40|  分类: 中华古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华古塔通览·沪苏卷

南通如东文峰塔

同时附录:南通马鞍山仙女塔

本通览编者

 



年代:乾隆已亥年(1779) 形制:六角三级砖木构楼阁式;现状:已毁,待考



  如东文峰塔,曾坐落在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东南文昌宫院内,现已无存。此塔原名文峰阁、三层塔,乾隆已亥年(1779)邑人汪为霖出资建。塔基二丈四尺,塔高四丈八尺,三层砖木结构。塔飞檐翘角,雕栏画栋,既古朴庄重,又金碧辉煌,气垫雄伟。每逢端午、重阳,人们登塔游览,俯瞰全镇,远眺四极。“红桥映绿水,白塔戳青天。”这是丰利民间广为流传的诗句,形象地描述丰利昔日景观。

  文峰塔曾修葺三次。第一次是道光癸末年(1823),由丰利场官福寿与邑人陈汉源募修;第二次是咸丰辛亥(1851),由邑人陈沧重修;而最大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是民国五年(1916),由丰利举人潘荫东总管,桑瑞图和陆孙氏合施重相修。由于历经同治、光绪五十余年,塔几近颠圮。这次大修,塔基重挖,灌糯米浆拌以沙砾,凝结如石;塔身以糯米法拌石灰而砌,坚固难摧。工程历时三百天,于民国六年(1917)六月六日竣工,新塔更为雄伟壮丽。
  新塔高八丈三尺有余,仿苏杭宝塔,六角型,特聘南通名匠周广隆设计建造。进塔即为砖刻“直上青云”匾额,立有《三层塔铭》碑,由近代书画大师吴昌硕书篆。塔顶为魁星楼,塔后建有玻璃厅,名“巩黄阁”,又有“范公祠”、“藏经楼”等建筑。藏书有商务印书馆刊印的《万有文库》第二部、南通张謇手抄《金钢经》等名迹珍籍。塔下还辟有小花园,内建“弭涛轩”,筑“洗砚池”,盖茅亭,砌假山,栽植四季花卉,景色十分宜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为丰利公园。
  “穹窿天笠匝云平,特觉凌虚眼界清。南亩青葱新雨足,西楼画槛夕阳明。桥门水合双龙影,港洞潮回万马声。海上方争鱼利市,帆樯隐约彩旗萦”。此是潘荫东在一春天傍晚登文峰塔即兴写来,惜塔已不存。


 

附:南通地区已毁塔: 马鞍山仙女塔


   《南通州五山全志》载:“狼山之右(按:右即西边)曰黄泥山,昔之马鞍山也。山之首尾凸起而中凹,以形似名之……后讹为仙女山,复讹为塔山,复以土色黄,遂名黄泥山。黄泥之右曰马鞍山,昔之仙女山也。山之西麓石洞中有老妪居此仙去,因名仙女山,复建仙女塔于绝顶,更名塔山,后讹为马鞍山。盖讹马鞍山为塔山,遂讹塔山为马鞍山也。”

  评论这张
 
阅读(150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