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安东老王

本博内容转到《安东老王的图书馆》(百度一下实名即可)

 
 
 

日志

 
 

福建厦门梅山西安桥塔(宋·省保)  

2015-09-29 14:36:51|  分类: 中华古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华古塔通览·福建卷

厦门同安梅山西安桥塔
附:被误解的同安宝箧印经塔





年代:宋元佑年间(1086—1093);形制特点:宝箧印经塔,石塔;现状:2013省保
福建厦门梅山西安桥塔(宋·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梅山西安桥塔,或称婆罗门佛塔,现坐落在厦门市同安区城东附近的梅山寺后山路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塔与梵天寺西安桥塔(详见:厦门梵天寺西安桥塔(宋两座·省保))原同立“西安桥”头,为西安桥的附属建筑,故名西安桥塔。该塔原在西安桥北侧西畔,嵌入民居壁间,1986年迁自现址。
  据《同安县志》记载,北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1094年)同安县人许宜、释宗定建西安桥,并镇以石塔四座,桥头桥尾各两座。1975年根据郑振铎建议,迁至现址保护。现存三座(其一座残缺)。佛塔为宋代宝箧印经塔,方形三层石构实心,高四点六八米。须弥座四个奎脚,生灵座四角曲蹲四尊力士侏儒。第二层工字形座四面各有一组莲花坐佛浮雕。塔身四角各雕一个展翅神兽,面面有“割肉喂虎”等佛教故事浮雕,神态生动,形象逼真。刹座置覆莲盆,刹身有五层相轮,葫芦形刹顶。
  塔座及塔身浮雕取材佛教故事,形象生动逼真,是研究宋代婆罗门教和石雕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
  1988年9月被列为第三批同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第八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资料:侠侣网友·三剑客;新浪博友· 金枫晚霞,龙山大姐;网络

  梅山,又名同山,与大轮山的梵天寺相对。梅山寺就在梵天寺对面,寺建于隋末(公元615年)。在寺后南麓岩壁上有宋代朱熹手书“同山”两字的摩崖石刻。宋明两代先后扩建梅亭,五显帝庙,朱子祠和知客堂等建筑。寺后巨石有朱熹题写的“同山”两字。路旁有宋代婆罗门佛塔,清代石构字纸炉等。


福建厦门梅山西安桥塔(宋·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梅山寺大殿:据悉,大殿建造严格遵循古法,没有使用一根铁钉。


    
梅山西安桥塔欣赏

福建厦门梅山西安桥塔(宋·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厦门梅山西安桥塔(宋·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厦门梅山西安桥塔(宋·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厦门梅山西安桥塔(宋·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厦门梅山西安桥塔(宋·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厦门梅山西安桥塔(宋·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厦门梅山西安桥塔(宋·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附:被误解的同安宝箧印经塔
文/图 黄绍坚


 
  梵天寺、梅山寺里这两座半大型宋代石制宝箧印塔,比起什么“婆罗门佛塔”更珍贵,堪称中国古塔类型中的珍品。
   
   造型独特的“下土楼水尾宫塔”
福建厦门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翻修一新后的“下土楼水尾宫塔”。
 
   同安区新民镇禾山社区土楼里,是个康姓小村庄,位于厦门轻工食品工业园美禾九路西头。这里俗称“下土楼”,以区别于距此直线距离仅2.5公里的“上土楼”——同安区凤南农场土楼村。
   下土楼的村西,大榕树旁,原来有一洼大水坑。水坑边,有1座当时被杂树和荒草包围的古塔,2009年4月,由同安区文物普查员耿瀚发现。我见过金枫晚霞(庄国庆)先生拍摄的古塔老照片,韵味十足:夕阳残照下,摇曳的鸟榕,妖媚地缠绕在古塔上。四周绿草簇拥,仿佛羡慕地仰望着它们的缠绵。而刚毅的塔刹与山花,却坚定地从鸟榕的拥抱中探出头来,静神凝望着金色的霞光。此情此景,令人顿生“千古兴亡多少事”之叹。

福建厦门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第2层北侧的魁星浮雕。
 
   这座古塔,建筑极具个性。它为石构,实心,连底座在内通高8米多,3层。最下面是条石砌筑的实心底座,高2米多,当初可能是塔下的“佛心室”之类,不能算在古塔内。古塔第1层为条石砌筑,梯形,4面。第2层为六角形,最独特的,是其北侧一面雕刻着“魁星”浮雕(略新)。第3层应为方形,四面似有浮雕图像,可惜年代久远,几乎被磨成圆形。塔顶盖上,立有塔刹,四周还有4片蕉叶状山花。塔前,有一座小小的石砌宫庵,现在供奉财神爷、土地爷和送子娘娘。
   这座古塔名称,各方叫法不一。它位于水坑边,又有塔前小宫庵,当地人叫它“水尾宫塔”。因塔上有魁星浮雕,媒体记者称它“魁星塔”。还有一则更神奇的传说。据说古塔左侧山岭,俗称“牛岭山”,右侧山丘,俗称“虎头山”,为防止“虎咬牛”、于村民不利,遂建古塔以镇煞,所以,它又称“镇虎塔”。

福建厦门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同安区新民镇禾山社区土楼里(下土楼)古塔“下土楼水尾宫塔”旧影。 庄国庆 摄
 
   这座古塔被发现后,在媒体推动下,2012年8月,村民集资14万多元,重修古塔,并将之命名为“魁星塔”。
   我去看时,古塔已被翻修一新,塔身上妖媚的鸟榕不见了,四周簇拥的草丛不见了,历史沧桑感不见了,只剩下新得泛白的大理条石,在初春温暖的阳光下,亮晃晃地宣示着金钱的胜利。谢天谢地,魁星浮雕还在,塔刹还在,山花还在。
   这个塔刹和山花,证明“下土楼水尾宫塔”(魁星塔),正是典型的宝箧印塔,一种之前从未见过的、上雕魁星、且有六角形塔身的宝箧印塔!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遗憾的是,由于找不到任何文字记载或旁证,关于这座古塔准确的建成年代,无法确定。从其建筑风格看,它应属于宋代至明初年间泉州一带民间建筑的大型石制宝箧印塔无疑,而且是一座造型独特、充满中西合璧个性的宝箧印塔。


   二座半“西安桥塔”
福建厦门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同安区梅山寺后山上的“梅山婆罗门佛塔”,与梵天寺“婆罗门佛塔”原为一对,同立“西安桥”头,也是宋代宝箧印塔。 诗琪 摄

 
   同安区轮山路梵天寺内,钟楼对面,有一座大名鼎鼎的梵天寺“婆罗门佛塔”,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旁边还有一座残塔底座。《文保碑》上说,该塔原名“西安桥塔”。其实,第三座同时建筑、同样造型的古塔,被迁建到与梵天寺隔着东溪相望的梅山寺后山。如今,那里正在大兴土木,令人不禁担心那座梅山寺“婆罗门佛塔”是否安好?
   据明代史书记载,同安“西安桥”,位于当年同安县城西门“厚德门”外,公元1093年(宋代元祐8年),由同安人许宜、和尚宗定等人所建。
   当年“西安桥”建成后,在两边桥头,同时筑成4座镇水塔“西安桥塔”(一边两座),并按宋代风俗,立有4尊守桥石将军和4尊镇水石狮。1926年修建福厦公路时,1座“西安桥塔”被埋入路基之中;1957年,桥头北侧东畔的1座,被移到梵天寺内;1986年,桥头北侧西畔的另1座,被移到梅山寺后山。守桥石将军与石狮,则收藏在同安博物馆。
   据颜立水先生一篇文章回忆,1957年,首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来厦门考察时,将梵天寺里这座“西安桥塔”定名为“婆罗门塔”,显示系印度传入。1961年,梵天寺“婆罗门佛塔”,被列为第一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却迟至1988年,才被列为第三批同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拖到2013年,才被并入梵天寺“婆罗门佛塔”,成为第八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二座同时建筑、同样形制的所谓“婆罗门塔”,待遇为何如此悬殊?令人费解。

   “婆罗门佛塔”应该是宝箧印塔
福建厦门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同安区梵天寺“婆罗门佛塔”,原立于同安西门外“西安桥”头,建成于公元1093年(宋代元祐8年),其实是宋代宝箧印塔。
 
   专业的《厦门文物志》里,对梵天寺“婆罗门佛塔”的描述,充满黑色幽默:“婆罗门佛塔……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首层塔身高0.4米,边长1.3米,四立面浮雕护法天尊和神兽;第二层塔身高0.35米,边长0.97米,四立面各浮雕坐莲佛像;第三层塔身高0.7米,边长0.82米,四立面浮雕展翅神兽和佛教故事图像……此塔为厦门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塔。”“婆罗门塔”中,竟有含而糊之的“展翅神兽”、“护法天尊”、“佛教故事图像”云云,令人忍俊不禁。

福建厦门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梵天寺“婆罗门佛塔”(宝箧印塔)细节——“尸毗王割肉饲鹰救鸽本生”浮雕(第3层西面)。
 
   前面说过,这座塔和西安桥一起,建成于公元1093年,当是僧人宗定等人所为。塔为石构,实心,须弥座,方形3层,塔高4.68米。第1层四面浮雕“双狮戏球”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四角雕有4尊托塔力士,与仙游县枫亭镇“天中万寿塔”的托塔力士风格相似。第2层四面浮雕坐莲佛像,每面4尊。第3层四面为佛本生故事浮雕,自西面起依次为:“尸毗王割肉饲鹰救鸽本生”浮雕(西面)、“月光王捐舍宝首本生”浮雕(北面)、“快目王舍眼本生”浮雕(东面)、“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本生”浮雕(南面);第3层四角,还各雕有一只“金翅鸟”,又名“妙翅鸟”,梵名“迦楼罗”,是佛陀的护法神鸟,后为天龙八部之一。塔刹为覆盆式底座,五层相轮,塔顶为葫芦状。

福建厦门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梵天寺内,残存的另半座“婆罗门佛塔”(宝箧印塔)上的浮雕:月光菩萨。
 
 
   梵天寺里另半座残塔、及梅山寺“婆罗门塔”,塔式、浮雕大体相同,只是梵天寺那半座残塔上,有“月光菩萨”雕像。
   这种塔式,对比真正的“婆罗门塔”,比如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日惹市附近著名的“婆罗浮屠”(镂空的覆钵状),比如柬埔寨著名的“吴哥窟”里五座塔(玉米状),完全不同。何况佛本生故事浮雕、金翅鸟浮雕,更与婆罗门教无关。
   显而易见,梵天寺和梅山寺这二座半“西安桥塔”,根本不是什么“婆罗门塔”,而是典型的佛教宝箧印塔。其第3层4幅佛本生故事浮雕图案、甚至方位排列,及四角所立金翅鸟,与明代万历年间出土的五代钱俶仿造阿育王塔几乎完全一致。稍有不同的是,梵天寺、梅山寺这2座“西安桥塔”,塔顶盖四角未立(脱落?)蕉叶状山花。不过,泉州洛阳桥上的宝箧印塔“月光菩萨塔”塔顶,也未立蕉叶状山花。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路秉杰教授,早在2005年就明确指出:“这类典型的石造宝箧印塔,实例如洛阳桥南塔、开元寺宝箧印塔与梵天寺北塔、梅山寺塔(后两塔均为原西安桥塔)。”
   要知道,梵天寺、梅山寺里这2座半大型宋代石制宝箧印塔,比起什么“婆罗门佛塔”更珍贵,堪称中国古塔类型中的珍品。最好还是恢复它们的原名,称为“梵天寺西安桥塔”、“梅山寺西安桥塔”。 (原文出处:厦门网电子报)



  评论这张
 
阅读(135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