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林寺舍利塔
年代:康熙四年(1701);形制特点:六形七级仿楼阁式石塔,高7米;现状:市保
华林寺舍利塔,也称星岩石塔,位於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华林寺五百罗汉堂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建于康熙四年(1701年),塔高七米,以星岩白玉石(一说为汉白玉)制造,六面七层,每层有六个门,刻有花纹,玲珑精致,造型华丽。康熙四年(1701),华林寺增建舍殿。殿内供有舍利塔。1965年,白石塔被移置广州兰圃内。移置时,在塔基中十心发现佛舍利子套盒,共有石、木、铜、银四层,外层石盖上有“舍利子”三个红色字,铜盒盖面铭刻“大清康熙辛巳孟秋华林寺住持沙门之海敬合”字,盒内还装有珍珠、琥珀、沉香木。银盒刻莲花和圆点纹。1994年,白石塔从兰圃移回华林寺,安放在寺院北端,与寺门相对。1996年,原藏于舍利塔内二十一颗舍利子也由市园林局归还给华林寺。
相关资料:
华林寺,始建於梁武帝普通八年(527),是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中印文化交流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首。 华林寺前身是“西来庵”,达摩遵从师父自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并于梁武帝普通年间从海上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潜心苦修。
华林寺前身叫西来庵。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华林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隋、唐、宋、元、明诸代,传灯不绝。
此寺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庞察室,改“西来庵”为“华林寺”。华林寺的面积有3万平方米,由五百罗汉堂、舍利塔、达摩堂等建筑群组成。五百罗汉堂内,除供奉三宝佛外,还陈列着神态各异的泥塑五百罗汉像,其中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木雕像。1963年3月,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华林寺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华林寺舍利塔曾独立街中央严(美《时代》杂志记者拍摄:载羊城晚报载;收藏者:老严)
华林寺舍利塔欣赏


图片作者:网易博友·邱子航,下图同

此图作者:网易博友-倔老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