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安东老王

本博内容转到《安东老王的图书馆》(百度一下实名即可)

 
 
 

日志

 
 

广东江门古井文炳阁(清·县保)  

2016-06-20 10:42:12|  分类: 中华古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华古塔通览·广东卷

江门·古井文楼村文炳阁

福成中华编录






年代: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形制特点:八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28米;现状:县保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网络图片


 

        文炳阁,俗称奎阁,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文楼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建于清末,是文楼村的文笔塔。塔基石筑,八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约二十八米。首层有一小门,门额题“文炳阁”三字,两边对联“文章光壁府,炳蔚耀星垣”。第六层一块石刻有醒目“凌云”二字,当地人称“奎阁”。
  文炳阁是村里文气最盛之处,原来的文楼学校自1914年创立之初就选在了文炳阁下。百年来,这里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文楼学子,包括新中国第一任新华社社长,后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冷西。吴冷西在这里读书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后考入广州市省立广雅中学,自此以一枝文笔走天涯。至今在文楼村福庆八巷,吴冷西故居依旧保存尚好,人们可从墙上的彩绘字画、青砖白瓦中遥想当年。
  图片资料:新世代(太平洋摄影博客);网络

  补充资料:
  文炳阁(塔):古井镇文楼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8米。(新浪博友·疯旅人“塔录”)



文楼村文炳阁欣赏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附:文楼古村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俯瞰文楼胜景

  “文章华国,楼阁凌霄”——古井文楼村口牌坊的这一副对联,道出了文楼的魅力所在。地处古井镇中心的文楼村,已有600年的历史,面积约14平方公里,其厚重历史风韵的祠堂楼阁其,令人思往。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上图为有着113年历史的吴氏宗祠。在文楼,大大小小的祠堂有很多,吴氏宗祠被文楼人视为“太祖祠”,地位最高,它更是珠三角最高的古祠堂之一,吴氏宗祠有着独特的风水布局和建筑造形,第一进为虎头;第二进高13米,要比前后两进高出近一倍,且内墙笔直,外墙凸出,形似老虎吃饱鼓起的肚子;祠堂后面的文炳阁为竖起的虎尾巴。整体看宗祠,就像一只吃饱了的老虎趴在地上伸懒腰,故称为“饱虎伸懒”,历经百年风雨依然保存较为完好。
其中四根10.3米高的坤甸柱是二进的主柱,都是完整的一根,没有经过接驳的。 祠堂内处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灰塑等岭南古建筑的传统艺术装饰,第二次修缮期间,工人在清洗内墙时意外发现了12幅具有历史价值的壁画。其中6幅分布在祠堂的一、二进之间两侧的卷廊,另外6幅在二进大堂正上方的南北两面。“英雄大会”、“南山双寿”、 “八仙图”等主题各异,人物栩栩如生。(文字:新会区政府信息网)


广东江门古井奎阁(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古老的接龙桥


  评论这张
 
阅读(224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