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安东老王

本博内容转到《安东老王的图书馆》(百度一下实名即可)

 
 
 

日志

 
 

江西井冈山文风塔(明·省保)  

2017-06-11 12:04:53|  分类: 中华古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华古塔通览·江西卷

吉安·井冈山文风

福成中华编录




年代:明代;形制、特点:八角六层楼阁式砖构,高19·8米;现状:省保

   江西井冈山文风塔(明·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文风塔,又称水尾塔,位于吉安市老宁岗县城东北七点五公里处,座落在古城水尾村后一海拔三百六十八米的山巅上。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地方志记载,塔始建于明代。塔高十九点八米,直径五点五米,墙厚一点二米。为八角六层,每层均设腰檐,内设有楼,系用烧制的砖块砌成。登临四望,远山含黛,双溪潆徊,一派平畴绿野,令人心旷神怡。
  1982年经江西省文物考古队鉴定,系建于明代的风水塔。因年代久远,塔顶已被雷击毁,楼木料已腐朽,唯塔身尚保存完好。然塔内地面居然已被人挖出一个大坑,塔基出现松动,古塔有倒塌的危险。
  图片资料:井冈山新闻福成中华资料库

  补充资料:
  在井冈山下的古城镇,有历史感的建筑物就数文风塔。虽然它早已荒芜败落,岁月的风雨侵蚀了它的血肉,如今只剩得一副骨架,依然傲立于山之巅。著名的龙江和郑溪,就在文风塔的脚下相汇,徐徐注入赣江。
  关于文风塔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从当地村民口述中听到的一个传说:有一神仙遨游至此,认为这里是块宝地,为防止风水外流,就要在古城镇水尾村这个地方建古塔挡住风水。故此,当地群众上千人,在一个晚上,就把古塔建成。第二种说法是风水之说:古城镇是一块小盆地,龙江、郑溪交汇之处,山环水抱,是藏风聚气的一块宝地。但其地理形势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龙江和郑溪汇合后的出口地势低平,两岸没有高山夹水而行,“关锁”水口,会造成“生气外泄”,使古城镇不够牢固。因此,应在江边造景使地理形势获得平衡,而最好的方式,便是建塔。
  据地方志记载,文风塔始建于明代,塔身高19.8米,直径5.5米,厚1.2米,八角六层。每层每面有拱形门,外设腰檐,内有楼,塔身全用烧制砖块砌成。造形古朴、雄伟。塔顶上长着一棵树。六层古塔,显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孤寂的风铃。唯有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香烛灰烬,才表明还有人来此祭祀。
  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
  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在古人看来,文风塔的建成,构成了古城镇缜密而完整的风水格局,人杰地灵。风水之说犹不足信。然而,文风塔在近四百年来,巍然耸立,直冲云霄,是古城镇的一处标志性古迹,它那顶天立地的雄姿印在一代代古城人的心里,牵动着无数古城儿女的情怀。
  文风塔虽历经数百年,展现出来的风采却依然让人们为之倾倒,登临四望,仍能感受抱拥天地的豪情:浩浩龙江与郑溪汇合后,从脚下汹涌而过,远山含黛,江岸绿草依依,一川平畴绿野,令人心旷神怡。
  文风塔建造的年代已经久远,几经沧桑,塔顶已被雷击毁,楼木料已腐朽,有的塔砖已经残缺不全,唯塔身尚保存完好。(文字:中国吉安网



井岗山文风塔图片资料

江西井冈山文风塔(明·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江西井冈山文风塔(明·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江西井冈山文风塔(明·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江西井冈山文风塔(明·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江西井冈山文风塔(明·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江西井冈山文风塔(明·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评论这张
 
阅读(542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