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安东老王

本博内容转到《安东老王的图书馆》(百度一下实名即可)

 
 
 

日志

 
 

云南昆明筇竹寺塔林(元明-约八座)  

2016-02-11 19:10:12|  分类: 中华古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华古塔通览·云南卷

昆明筇竹寺塔林

福成中华编录






年代:元;形制特点:覆钵式石塔,僧塔;现状:文物级别待考
云南昆明筇竹寺塔林(元明-座)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筇[qióng]竹寺塔林中的元明三僧塔,居中为雄辩法师塔


 
 
         筇[qióng]竹寺塔林,位于昆明市五华区玉案山上,坐落在筇竹寺大雄宝殿后院。
         塔林中一处为元明三僧塔,三塔相连,片石砌筑,覆钵式,典型元塔建筑风格。明崇祯十一年(1638)徐霞客到筇竹寺,《滇游日记》记载三塔:“后为僧茔,有三塔,皆元时者。三塔各有碑,犹可读。”
         据《新纂云南通志》编者考证,居中之塔为雄辩塔,左为玄坚(一书“鉴”)雪庵宗祖塔,此两塔系元塔。雄辩法师墓塔为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立。雄辩塔右边之塔系明景泰四年(1453)黄龙庵主无相大师大寂塔,为明塔。
         雄辩塔呈四方八面十二角,青砖砌成,通高三点五米,矩形台基,围五乘三米,高半米。上为覆钵状塔身。塔刹基部为砖砌多面须弥座,上置砂石相轮十三天,再上伞盖宝珠已毁。塔前原有“雄辩法师宝塔铭”石碑(至大三年(1318年)立宝云塔铭石碑,详记载雄辩法师生平),现已移至寺内华严阁中。雄辩法师是筇竹寺第一位有文字记载住持。元大德五年(1301)圆寂。其弟子在寺后山建雄辩法师大寂塔。雄辩、玄坚这两座元塔及无相明塔保存至今,是昆明佛寺中珍贵文物。
         一处为石塔,约五座(待确证),其造型不一,而且十分古朴。

          相关资料:
         筇竹寺为滇中名刹,是禅宗佛教传入云南第一寺。筇竹寺创建传说为唐贞观十二年(638),参摩禅师为寻求传播佛法圣地,看中玉案山而造寺;又说为北宋年间大理国鄯阐侯高光及弟高智在山上狩猎,追赶犀牛,忽见云中仙僧显现。所拄筇竹杖落地而化作一片茂密筇竹林,高氏兄弟遂在此建寺,名筇竹寺。
         据寺内现存《雄辩法师大寂塔铭》载,雄辩法师是筇竹寺创建人。雄辩(1228-1301)法师俗姓李,生于昆明,二十三岁出家。后曾到中原学习大乘佛法二十五年。“最后登班集之堂,嗣坛主之法,其学大备”。元世祖赐法名洪镜。梁王为云南王时,雄辩回云南。当时,云南地区主要流行上座部小乘佛教,雄辩归乡后,至元(1264-1294)年间住持筇竹寺,用当时民族语言讲授《华严经》、《维摩诘经》等大乘佛教经典,弘扬禅法,促进内地与云南思想文化交流,使筇竹寺香火隆盛一时,成为内地佛教传到云南第一个禅宗寺庙。雄辩圆寂后,弟子玄坚继任寺院方丈,于至大三年进京朝觐元武宗,武宗皇帝赐《大藏经》一部,后分藏于筇竹寺和圆通寺。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朝廷赐圣旨,对筇竹寺殿堂、土地、财产豁免役税。玄坚特此立《圣旨碑》,用蒙、汉两种文字刻于碑上。汉文为当时流行白话文,故有“白话碑”称,碑现存于大雄宝殿内,对研究元代蒙、白、汉等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有历史价值。
        图片资料:新浪博友-应识我;网络

 
筇竹寺塔林图片资料

 云南昆明筇竹寺塔林(元明-座)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昆明筇竹寺塔林(元明-座)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昆明筇竹寺塔林(元明-座)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昆明筇竹寺塔林(元明-座)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昆明筇竹寺塔林(元明-座)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评论这张
 
阅读(192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