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安东老王

本博内容转到《安东老王的图书馆》(百度一下实名即可)

 
 
 

日志

 
 

云南宜良法明寺塔(唐·省保)  

2016-02-15 14:17:32|  分类: 中华古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华古塔通览·云南卷

昆明·宜良法明寺

福成中华编录






年代:唐代晚期;形制特点:方形十六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26-95;现状:1993省保云南宜良法明寺塔(唐·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法明寺塔,位于昆明市宜良县匡远镇万寿山,坐落在法明寺大殿前中轴线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建于晚唐时期。据乾隆宜良县志载:“法明寺,唐僧摩伽陀建,胡敬德重修,明天启二年(1622)重修”,“万历间又大修”。1942年重修古塔时,发现塔基金刚基础有梵文密咒以及金刚杵等南诏遗物,证明此塔之年代与记载相符。
  塔为密檐实心砖塔,十六层,通高二十六点九五米(一说22.6米)。最下面为须弥座(基座为石砌),高三点二米。塔的束腰砌有柱子和壶门,这是早期砖塔特征。塔的第一层最高,约四点五米,开假门。二层以上高度顿减。二至十三层四面设券龛,每个佛龛内有一尊铜佛,全塔共有四十八尊铜佛。遗憾的是,1951年维修塔时,用水泥填塞了佛龛,并用水泥给塔身穿了一件现代化的“衣裳”,到1992年维修时,此塔原貌才基本恢复。
        塔自第八层开始收分,使塔身具有南诏时期特有的流线型轮廓。各层出檐以七层平砖叠涩而出,第二层为棱角牙子。檐面以白灰平涂,向两边升高,使檐角略略翘起,断面近于枭线而非混线,唐代建塔风格突出。塔刹原为铜制,并有迦楼罗四只,后毁,现用简易的铜刹代替。迦楼罗俗称金鸡,佛经上说它翼展三百六十万里,整个浮堤(世界)只能容其一足,以龙为食,故能镇水患。云南古塔的塔刹多置迦楼罗,反映出云南古代多水患、恐水患的实情,而中原、江南地区的塔刹鲜有置迦楼罗的。
  近年,塔的须弥座水泥脱壳,露出一些塔砖。塔砖为青砖,有长四十厘米、宽二十厘米、厚五厘米的,也有长三十八厘米、宽二十六厘米、厚四厘米的。一些青砖侧面模印有梵文咒语。
        此塔设计严谨朴实,工艺精湛,历经数百年沧桑依然昂首屹立匡远镇万寿山巅。公元1499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883年,清道光十三年,云南府遭受强烈地震,昆明西寺塔,在弘治年地震中倾倒,东寺塔在道光年地震中倾圯,然而宜良法明寺塔却安稳如初,没有受到地震的丝毫影响。
        1987年7月,法明寺幸存大殿和古塔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法明寺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资料:均引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宜良法明寺塔欣赏


云南宜良法明寺塔(唐·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宜良法明寺塔(唐·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宜良法明寺塔(唐·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宜良法明寺塔(唐·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宜良法明寺塔(唐·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评论这张
 
阅读(1968)|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