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五台法华寺大华严经塔
年代:元代;形制、特点:现为八角三层楼阁式砖塔;现状:当代修复 
重建前的法华寺及大华严经塔
法华寺,在五台县豆村镇法华村北一千米处的一个背山向阳的山坳里。
宋《广清凉传》卷中载,唐开元四年(716)六月中旬,神会弟子神英秉师指点,至五台山华严寺,瞻礼文殊。后以“入化法华院”而发心于化寺之处(即南台之阳的法华村),依《法华经》所述道场,建大法华院。院有山门13间,门内两侧为行宫道场,为文殊、普贤仪仗。山门外为五台山十寺血脉图。内有多宝塔一座,后为护国仁王楼五间,上有玉石文殊、普贤及其部从。壁画多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真迹。开元中期竣工,为天台宗一大道场。会昌灭佛时寺院被毁,宋元祐四年(1089)重修。元建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实心砖塔一座,高五米,塔门上嵌匾额:“大华严经塔藏”。第一层龛内碣书:“梁朝志公菩萨十二时歌”,末刊:“志公和尚乃观音大士示现外生,昔梁时垂化歌颂,今刊石于法华寺,元祐四年……”等语。
其旁山腰有法华石 洞,20世纪50年代初含江和尚居此。东院有方形平面大石柱础,寺南山坡上有唐宋和尚墓塔三座(一说均为金代)。民国年间法华寺曾为尊胜寺下院,现在还有1980年代盖的大雄宝殿五间,内供彩塑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横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左右为禅房、客堂,院东为僧舍。环寺皆山,院有溪流,春花秋实,冬暖夏凉,幽静闲雅,风景极佳,乃禅侣幽栖的绝妙之地。
法华寺现存佛塔计有:多宝塔元(未详)、大华严经塔(元)、僧塔三座(金)。
一、大华严经塔(元·当代修复)
塔为元代所建所,系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实心砖塔,修复前残高五米,塔门上嵌匾额:“大华严经塔藏”。第一层龛内碣书:“梁朝志公菩萨十二时歌”,末刊:“志公和尚乃观音大士示现外生,昔梁时垂化歌颂,今刊石于法华寺,元祐四年……”等语。
梁朝志公菩萨十二时歌碑;宋元祐四年(己巳,1089)_刻石
塔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