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庐山秀峰脚下小石塔
年代:民国时期;形制、特点:方形五级实心石塔;现状:保存尚好,县保,待考 
在九江市庐山秀峰脚下路旁有一石塔,为民国时期所立。现保存完好。传此塔为纪念抗战时期坐化的庐山僧人而建。塔方形五层,葫芦状塔刹。塔身四面雕有佛像。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待考。
补充资料:星子县秀峰墓塔:庐山秀峰,石结构,1981.10列为星子县文物保护单位。御碑亭西侧还有一个山石堆砌而成的小山门,门楣上刻有“月印龙潭”四字,两侧分别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字体秀美。过小山门后沿西行, 路旁有一墓塔。高约两米,上面青苔隐隐,系用花岗石雕砌而成。据传当年侵华日军烧毁秀峰寺时,寺中僧众心如止水,坐化而去。后人便将他们的尸骨埋葬,并建 此墓塔纪念。
墓塔西侧不远处,便是被大文豪苏轼称为庐山“绝胜之一”的漱玉亭。漱玉亭为宋僧若遇所建。吴崧《游记》中说:“下注激石,滢然如玉,漱玉名最称。”。
相关资料:
秀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今庐山市)。景区内山奇水秀,摩岩碑刻如林,自古便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之美誉。
在古代,庐山最有代表性的地点便是秀峰,这是因为其历代交通便利,庐山上面到清朝末期才有人到达。庐山最有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李白写的秀峰黄岩瀑布,有匡庐二绝的漱玉亭以及碧波荡漾的龙潭,仪态万芳的双剑、香炉诸峰,有众多历代名人侠客留下的摩岩石刻。秀峰不仅风景优美,气候更加宜人,宋人洪明有诗赞曰:“山瀑两道泻,木叶四时春。日螟不知去,鱼鸟会留人。”
秀峰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香炉峰如紫烟绦绕,鹤鸣峰形似鸣鹤飞翔,双剑峰势如芙蓉插天,姐妹峰态同娟娟秀女,文殊蜂似尖锥屹立,龟背峰脊如行龟遇云。这些山峰,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风光旖旎,聚尽山南之美。志载南唐中主李憬少年时曾在此筑台读书,继帝位后在读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光兆之意,名为开元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此后改名为秀峰寺,俗称“秀峰”。
秀峰脚下小石塔图片资料
小石塔附近的石刻
石塔西侧不远处的漱玉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