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安东老王

本博内容转到《安东老王的图书馆》(百度一下实名即可)

 
 
 

日志

 
 

云南大理感通寺担当墓塔(清·州保)  

2016-04-26 12:18:50|  分类: 中华古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华古塔通览·云南卷

大理· 感通寺担当墓塔

福成中华编录 






年代:清康熙年间;形制特点:覆钵式石砌塔,墓塔;现状:1987州保 

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感通寺墓塔,称担当和尚塔,位于大理州府大理市大理镇上末村,坐落在苍山圣应峰南麓、莫残溪北岸大云堂後,海拔约二千三百一十米。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塔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塔为近年恢复重建。塔基方形,塔身为覆钵式,塔刹为八角形攒尖宝顶。其墓铭赞担当诗文乃“清而不荡,婉而不伤,法古而不袭迹,卑今而不吊诡。”墓铭录有担当辞世之偈曰:“天也破,土也破,认作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墓铭以下面文字为终结:“结焉儒,终焉佛,一而二,二而一。洱海秋涛,点苍雪壁,迦叶之区,担当之室。”
  紧靠大云堂后,有一座舍利塔形的担当墓,高3·5米,碑文记载了担当的生平。在寂照庵的西侧有明代普同塔,西北脊上有明代和尚塔多座。
         1987年感通寺(含担当和尚墓塔)被公布为大理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资料:
        担当(普荷)是杨(慎)门七学士之一唐琦之孙,云南晋宁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寂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是明末、清初云南著名诗人、画家,著名《修园集》、《橛庵草》及数百件书画传世,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康熙六年,担当从鸡足山来此定居并重修写韵楼,后人有联:“龙女奇花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担当时已七十五岁,复明之志未改。他对杨慎品格为人十分崇敬,连作《写韵楼歌》、《吊杨升庵太史》等诗,称杨慎“撑天拄地”气节,虽远戌滇南,而“气更豪”。最后一年,还在感通寺作拈花颂百咏。
  担当和尚以81岁高龄圆寂于大理感通寺,其舍利塔建于寺后山坡上的苍松翠竹之间,至今保存尚好,上书“担当大师止塔”六个大字。据墓表记述,担当大师圆寂之日,“晨起端坐辞众,书偈曰:天也破,地也破,认作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掷笔而去。”
  担当墓建于寺后佛顶峰下,高三点五米,直径二点五米,为窣堵波式石塔,《担当大和尚塔铭》为一九四五年重刻。前人万秉义有《登写韵楼奉怀杨太史及唐大来》诗:“书法诗画推三绝,太史名僧共一楼。住去青山还此日,归来黄鹤是何秋。”

  感通寺位于点苍山圣应峰南麓,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距大理古城约5公里,距离下关约11公里。
  感通寺背靠四季积雪不化的苍山,面对烟波浩淼,白帆点点的洱海,集天地间灵于一身,又名荡山寺。
  感通寺旧称荡山寺。据《荡山志略》记述:“点苍山荡山寺始建于汉,重建于唐”。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于成历九年(公元1581年)年撰《重建感通寺记》,开篇直叙:“大理城南十里,西入山谷有寺曰感通,唐初李成眉贤者所建。”对“感通”含义的诠译为:“况天下之物,未有城而不通,而感之也又焉有不通者哉……不得其理不能感……感而遂通”。到明洪武年间,共建盖寺庵“三十六院”。明代末期,寺庵涤荡损毁。清初重建时,寺庵下移至今址。现遗存一寺一庵(大云堂和寂照堂)。寺内保留着七块碑刻,记述了寺庵的兴衰。

  补充资料:
     担当和尚塔在大理市七里桥感通寺的后方。清康熙年间,担当在此圆寂后建成,1991年重修,属大理州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担当,原姓唐,名泰,字大来,法名普荷,又名通荷,担当则是他的号。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岁三月十二日,担当出生于云南省晋宁县晋城上东街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由于受其曾祖、祖父和父亲的影响,自幼便长于写诗,年轻时拜访名师,书法和绘画大有长进,风格独树一帜,在当时文坛上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滇中第一人。担当的书法风格,既融汇了诗学禅理,怡淡清逸,又不失锋芒,显示出铮铮傲骨和豪纵之气,董其昌赞他是“温淳典雅,不必赋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必赋前后出塞而有少陵之法”。 担当因为曾经参与云南土司沙定洲倒云南统治者沐天波的活动,后沙定洲兵败,他只好出家到了鸡足山,晚年,才定居点苍山感通寺。代表作有“修园集”、《橛庵草》、《拈花颂》等,据担当塔的塔铭记载,担当“始焉儒,终焉佛,一而二,二而一。洱海秋涛,点苍雪壁。迦叶之区,担当之室”,可以说塔铭高度概括了担当充满才气又漂泊淡雅的一生。
  从七里桥莫残溪一路往上,在感通索道停车场下车,顺着近一公里的台阶缓缓前行,经过湿润浓郁的树林,便到了始建于元代的感通寺。感通寺历史悠久,古朴幽静,据传,南诏初年,有印度圣僧李成眉云游到大理,“禅杖成活”建寺,故名“感通”。明洪武年间,感通主持无极和尚,“携僧人、白马、龙女花及诗赋二章”,千里迢迢到了南京颂扬明朝的功绩,朱元璋大喜,“赐馔、赐衣、赐号,并敕游诸名刹”,又御书《乘春诗》二章、作诗18首赠赐,感通寺成为担当大师描写的“寺古松森,西南揽胜无双地;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明嘉靖年间杨升庵和李元阳在感通寺邂逅,俩人一见如故,一待就是20余天,杨升庵操笔编修了《转注古音略》和《六音书》。此后,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以及抗日战争期间南迁到喜洲的华中大学著名画家徐悲鸿都在感通寺留下了踪迹。清康熙六年,担当大师从鸡足山来到感通寺定居,从此,担当大师和他的 “一笑皆春”等等墨迹就永远留在了感通寺。
   我们今天看到的担当塔就立于佛顶峰下,感通寺后数十米的山坡上,古寺名刹,松柏挺拔,完全一幅中国山水景色。担当塔塔身为灰白的麻石材质,仿锤型的结构,中间塔铭为篆书“担当大师之塔”,整座塔质朴而凝重,塔的四周是20平方米左右的青石板,下方有数块条石凳,供游人休憩。担当塔就静静地依偎在参天古木中,山林幽静,绿色竟染,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肃然起敬,缅怀这位曾经的诗书画三绝的“滇中第一人”。人们可以听禅、可以思古、可以清静、可以无为,而眼前的担当塔仿佛也融入了魏巍的点苍山,似乎如同担当大师当年,在苍山洱海之间,继续聆听青松翠柏的梵音清韵。(文字作者:洪永忠)

    
担当和尚塔图片资料

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大理 感通寺担当墓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南大理感通寺和尚塔(清·州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评论这张
 
阅读(285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