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安东老王

本博内容转到《安东老王的图书馆》(百度一下实名即可)

 
 
 

日志

 
 

云南洱源巡检塔(明清·县保)  

2016-04-29 18:59:08|  分类: 中华古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华古塔通览·云南卷

大理· 洱源巡检塔

福成中华编录 





年代:明代,清;形制特点:方形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现状:1987县保,待考

云南洱源巡检塔()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巡检塔,又名镇水塔,位于大理州洱源县城关巡检村南塔盘山顶(海拔2120米)。
  塔始建年代不详,一说建于明代。清代重建。方形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十五米,一说约十米。塔座五层,高一米,塔座最底层边长三点九米,塔座上层二点四米。砖塔底层长宽各二点二米。 塔东西两面底层左右相对有四对方形穿孔,以上每层均有一对穿孔,可能为建塔时木架遗孔。
  《浪穹县志》载:“嘉庆十三年(1808)六月初旬,大雨三昼夜,涧旁被犁之,山尽行倾崩,无量之沙水、数仞之巨石甸匐怒发,竟将旱霸尽推入河。”故为治水灾,而于白汉涧相近的塔盘山上重建此塔,此塔又名镇水塔。
        1980年被公布为洱源县文物保护单位。

        补充资料:
  巡检塔,位于洱源县玉湖镇巡检村南山头上,属洱源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巡检塔,又名镇水塔。为九层实心方形砖塔,塔高约10米,按《浪穹县志》载:涧两旁皆峻岭,岭际大小涧十数条,皆汇于白汉涧,每当秋夏,各涧水齐发合而下,沙泥并集冲塞河流,以至浸淹沿湖居民田园庐舍。为镇水神,建镇江寺和镇水塔,如今,只剩下镇水塔。由此,按史料和塔的建筑风格推测,巡检塔的建筑年代应该在清朝末期。
     巡检村位于洱源县茈碧湖镇东南角,距县城8公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半山区村庄,居住着汉族、白族、彝族。巡检村至今仍然保留有“霸王鞭”“耍龙”“耍狮”“寿星”“洞经音乐”等习俗,是白族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比较浓厚的地区之一。
     巡检塔离214国道非常近,从巡检村旁的山路往西数十米,右手边便是一条上南山的小道,半山腰有一块数十平方米的平地,当年应该是镇江寺的建筑位置,如今修了一座三清宫和一座本主庙,两座建筑的大门上了锁,看不到建筑物里面的情况。沿着寺庙后方的羊肠小道,经过十多分钟的攀登以后,便到了巡检塔下。巡检塔简朴、色彩单纯,但塔形优美秀丽,除了塔基,只有灰白两种色彩。塔基是本地的条石砌成的,从山下运到山顶,路程不太远,但山势陡峭,可以想象建塔的辛苦。据塔铭记载,八十年代后期,巡检塔进行过修复,并确定为洱源县第一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形和塔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文字::大理日报A3版)


    
云南洱源巡检塔(明清·县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评论这张
 
阅读(148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